
珠海口岸建设
一桥飞架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不仅圆了中国人的世纪大桥梦,更打通了粤港澳互联互通的“主动脉”,为世界展示了建设世界级湾区的中国样本。
自2009年起,格力地产先后承担了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珠海公路口岸及通关物流配套等建设工作,运用多项自主创新技术,克服诸如海上交通不便、工程交叉、气候恶劣等施工难题,将珠澳口岸人工岛由汪洋大海变为踏实大地,将珠海公路口岸打造成为代表中国建造水平和工程品质的国家优质工程,并摘得2018~201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港珠澳大桥
珠澳口岸人工岛
作为港珠澳大桥的首个动工项目,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面积达238.97万平方米,是港珠澳大桥四个人工岛中面积最大的,相当于300个足球场大小。分为珠海口岸管理区、澳门口岸管理区和大桥管理区3个功能区,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与珠海、澳门两地的衔接中心,战略意义重大。
作为代表三地政府的“业主单位”,格力地产提出“建一流口岸”的目标,发扬“精工质本”精神,引入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流程,积极协调国家及省市的海事、边防、环保等30多个相关部门,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用3年多时间,克服诸多海上施工技术难题,将珠澳口岸人工岛由汪洋大海变为踏实大地,实现了海上筑梦的理想。

效果最好的软基处理
在填海地基处理阶段,珠澳口岸人工岛采用的是“联合堆载真空预压”技术,将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有机结合,效果在各种软基处理中是最好的,一边用真空吸力吸出地下水分,一边在地上荷载重物向下压,让软基更加密实,能防御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

守护中华白海豚
珠澳口岸人工岛施工区处于珠江口海域,要穿过中华白海豚生态区。围绕中华白海豚的保护,格力地产在疏浚、抛石、吹填等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海水浑浊污染,并聘请水上垃圾专业回收公司和海洋环境监测单位,避免因环境条件恶化等导致白海豚摄食和生存困难等问题。

港珠澳大桥
珠海公路口岸
珠海公路口岸与澳门口岸同岛设置,主要功能是对香港、澳门、珠海的出入境客、货车及经三地过境的旅客进行通关查验和旅客运输,是我国唯一的三地互通、客货兼重的陆路口岸。
作为珠海公路口岸的建设主体,格力地产自项目建设之初,就树立了“建一流口岸”目标,积极创新管理理念,大量行业新技术、新工法得以实践和运用,包括多项为口岸“量身定做”的技术工艺,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凭借在设计、科技、质量、绿色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突出成果,珠海公路口岸项目摘得2018-201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科学管理
项目引入BIM技术,将工程用料与施工难题进行数据化呈现,直观掌控各构件连接、细部做法及管线排布等,提高建设质量与效率。项目也因此荣获中国建设工程BIM大赛(第二名)、第五届龙图杯BIM应用大赛(优秀奖)等奖项。
项目参建单位众多,高峰期有60余家同时施工,给工程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为此,格力地产采取标段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HSE(即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设立HSE专项基金,通过奖罚机制,严格激励、考核施工方。

先锋集结
2017年6月,为助力珠海公路口岸实现年底具备通车条件的目标,格力地产领导班子开始住岛办公,设立“珠海口岸建设总指挥部”,调度公司骨干力量,迅速集结19支先锋队、5个工作组,投入到口岸建设攻坚中。
经过日以继夜地不懈奋战,先锋团队克服了诸如工程交叉、工期紧张、气候恶劣等困难,全面推进口岸工程建设,创造了多项“世界速度”,也凝结出“团结协作,服从指挥,攻坚克难,战无不胜”的先锋精神。